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农贸市场行情 > 正文

农业现代化如何发力 省人大代表有这些建议

时间:2024-02-01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袁宇君

  省人大代表 杨海:

  提高农业生产用水 灌溉效能

  “水利兴,则农业兴。水利之于农田,就好似人体的毛细血管。”经过一年的田间地头调研,宜宾归园田居农业公司、宜宾市南溪区小龙侠家庭农场董事长杨海建议:提高农业生产用水灌溉效能。

  杨海是土生土长的南溪人,2014年从川农大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回乡创办了水产公司。近10年时间里,他从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已成立两家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带动1200多户村民“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亩均增收3000至5000元。在调研中杨海发现,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最大因素就是农业用水问题。在没有完备农田灌溉水网的广大农村,农业用水不便,种田意愿降低,而且劳动力老化,更增加撂荒的可能。

  “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几乎是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杨海例举道,2023年初,受极端天气影响,川南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干旱,对农户春耕产生严重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用水得不到保障。在走访中,杨海发现部分受旱地区没有提灌站等基础设施,许多过去建成的农业生产供水设施年久失修导致无法正常供水。此外,一些地方灌溉用水费用较大,农户及业主无法承担用水成本。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基本保障。“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加,但在农业生产用水的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还不足。”杨海说,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应把农业用水摆在首要位置,以科学的水网设计,小投入解决农用水大问题。

  杨海建议,当前有必要组织专家课题组,对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供水困难进行专题调研。根据提出的方案建议,新建提灌设施,实现农业生产主要区域提灌站供水灌溉全覆盖。此外,加大农业生产供水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对于过去破旧失修的沟渠灌溉改为PE管道供水,不仅减少维护成本,同时还能提高用水效能。

  他还建议,将农业生产用水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用电的补贴,降低农业生产用水成本。

  省人大代表 杨萍:

  应当制定农用无人机 使用规范

  “随着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用无人机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农用机械。”1月23日,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广汉市连山镇锦花稻香供销社监事会主任杨萍告诉记者,近年来,农用无人机的服务项目不断增加,不光可以对农作物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还可以进行施肥和追肥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杨萍介绍,由于药物的喷洒存在飘移、挥发等风险,在不同环境下,或者施用不同药物时,防护措施标准各异,导致可能产生较大的安全风险。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针对服务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此类作业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服务与被服务主体之间,杨萍发现,经常会出现一些农业纠纷,严重的会产生民事诉讼甚至是刑事诉讼,在审判过程中,往往无法可依,造成类似案件的结果截然不同。

  “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能够对农用无人机的作业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服务主体和被服务对象的关系。”杨萍告诉记者,此外,还可以成立相应的专家团队,可以介入进行损失率的评估,缩短案件的审理时间,让受损者能够早日得到合理的赔付。

  省人大代表 陈波:

  推动柑橘全产业链 提档升级

  “我们四川的不知火、清见、春见、爱媛等品牌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能做到让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还是很少。”1月23日,省人大代表、眉山市丹棱县生态源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波这样对记者说。

  陈波发现,目前四川柑橘品牌产品品质也参差不齐,“一些柑橘果农缺乏品牌维护意识,也存在品质不过关的柑橘在市场上流通。”在陈波看来,四川柑橘发展目前仍然面临品牌知名度欠佳的困境。

  在今年的两会上,陈波带来了《关于提升四川柑橘品牌效益的建议》。他建议,大力推进柑橘产业现代化,科学规划柑橘品牌建设。“比如,我们可以从提升现有果园品种、品质、品牌入手,大力推进精品果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种植规模化、果园生态化、管理专业化、产品标准化和收益高效化的柑橘基地,缔造产品价值,创塑品牌符号,逐步淘汰一批‘三低’果园。”

  同时,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陈波还建议探索柑橘文创园、柑橘休闲园、柑橘博览园、柑橘科教园等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推动柑橘全产业链的整体提档升级。“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柑橘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兴建四川柑橘官方专业网站,集成全省柑橘品牌资源,集中展示、营销各地柑橘产品。”陈波说。

  省人大代表牟峰丽:

  加强适合中高山区农机设备研发和推广

  四川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一方面,中高山地区是粮油糖和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中高山地区受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不利因素影响,农机化发展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机化协调发展。当前,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建议一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出针对适合丘陵、山地受限地区的小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的专项研发,增加中高山地区购机补贴资金投入,加大对中高山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农业机械下田难问题。

  二是加强校地合作推进机械强农,建立区域性的农机研发制造示范推广中心,联合攻关短板机具共性技术,实现农机研发和推广成果转化。

  三是加强农机示范推广工作,建设基层农机推广队伍,设立农机技能培训项目,并以乡镇或片区为中心,扶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机服务组织,为中高山区农机推广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省人大代表耿新翠:

  建议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维护同步推进

  川东北山区,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难度大,投入建设成本高,由于洪涝灾害的破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损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议建设和维护山区高标准农田的工作要同步进行。山区损坏的高标准农田不及时维护,会前功尽弃。由于山区高标准农田后期维护费用相对较高,地方财力难以担负,希望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考虑增加山区高标准农田后期维护费用,让山区的高标准农田的质量得以保证。

  具体包括,统计我省山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平均每年的维护成本,细化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如机耕、抗洪能力等),完善山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维护政策。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4/1/26/16e6df3f0e194c618b8c3796ef7d62d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